可愛,所以不應該安樂死?反對者們更深層的擔憂【社會觀察02】
『你們主張不應該安樂死,是因為他們可愛嗎?那為什麼蜥蜴走私,就不看到你們出面主張蜥蜴的權利?』
是的,這是所有在這次議題中,挺身為貓咪爭取生存權的民眾無法迴避的問題。『我們主張這些動物需要保護其生存的權利,是否只因為他具備可愛的性質?』
在這樣的是非題中,如果選擇『是』,那麼你將成為無腦護航的「可愛至上主義著」。我們可以推論如果哪天是走私一群帶有殘疾的不可愛貓貓、蜥蜴或是蜘蛛,你會毫不猶豫認為應該被安樂死。
如果選擇『不是』,卻依舊認為這些貓貓不應該安樂死。那麼便需要提出新的立論來說明,在任何情況中我們都有好理由「保障動物的生存權」,這就需透過建構完整的「動物權」概念來回應了。
以下我將試圖說明為什麼可愛不是一個足夠好的理由,他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。我們開始吧!
1. 可愛無法提供準確判斷:
基於「可愛」所以保護其生命,第一個層面的問題是,可愛無法完整地幫助我們「準確判斷」哪些動物應該被保育。
貓貓可愛所以應該保育,狗狗也可愛所以需要保育,但是櫻花鉤吻鮭呢?一般人很難將櫻花鉤吻鮭與可愛產生連結,但實際上各式生態研究數據會得出,櫻花鉤吻鮭這個物種比起可愛的貓貓狗狗,更需要重點保育。
可愛作為「判斷標準」,似乎無法明確的幫助我們判斷眼前看到的這隻動物,是否真的需要保育?並且極高可能出錯。這種錯誤百出的判斷方式,無法提供我們思考保護動物生命時的準確指引。
2. 可愛作為理由太過淺薄:
第二層面的問題是,可愛無法作為保護動物的充分理由,因為這個判斷得出的結論「太過淺薄」。
當我們認為一物種需要被保護時,可能基於經濟上因素,也可能基於生態上的因素,或是其他更多的因素;例如:酪農發覺奶牛生病時會積極治療他,因為這些牛牛是他的生財工具,這時「經濟因素」成為醫療牛牛的好理由。當然也有可能因為他把這些牛當作家人,那這時他對家人的愛,成為了他保護牛牛生命的理由。又例如:我們保育黑面琵鷺時,是因為確保個濕地生態鍊的每一個成員健在,才能保證濕地的良好運作,這時「生態因素」成為保育黑面琵鷺的好理由。
並且,這些因素仍可以不斷地向後延生,為先前的行動不斷注入更深層的理由。但是,若我們嘗試視「可愛為一種因素」,會發現沒有辦法詢問更多資訊。這可能是因為這個概念並不扎實,又或是意味著其背後沒有傳遞更多的深層價值。例如:經濟因素背後,是因為酪農認為保護自己的牛隻健康,才能確保「自己的最大利益」。生態因素背後,是因為只有國土健康富饒,才能確保「最大國家利益」。
而科學研究也指出我們有傾向保護可愛的動物,更多是因為他們的五官讓我們聯想到人類幼童,而我們天生具有保護自身族群幼童的傾向。
如此一來,主張可愛作為保護動物的因素不只顯得淺薄,更傳達出依賴此主張的人,其實無法理性的分析哪些理由是屬於「內在衝動」或「本能」。而我們並不希望當社會進行公共討論時,參與的公民無法抑制、掌握、理解自己淺藏的衝動。
3. 可愛無法促成普遍性的規範:
當我們了解 可愛無法提供好的判斷、可愛蘊含的概念比我們想像的更淺薄,那麼可愛無法作為根基提供我們得出保護動物的「普遍性規範」,這第三層的理由便顯而易見了。
這是因為每個人對於可愛的判斷相差甚遠,每個人對於什麼成份構成可愛有不同見解;甚至同一個人在獲得新資訊、隨時間改變後,就會認為原先可愛的動物不可愛了。例如:某人小時候很喜歡馬來貘,覺得這種生物不論外表或性格都太可愛了。直到國中第一次在動物園看到他,發現他比遠原先得知的資訊還要碩大、還要胖,並且超級臭…。至此之後,就不如幼年時覺得馬來貘很可愛,也沒那麼喜歡馬來貘了。
可愛在多數人之間難以取得共識,甚至在自己身上都可能因為諸多因素,使自己無法再認定某些動物滿足可愛的性質;也因此可以說,我們無法基於可愛這個理由得出「普遍性的規範」。取得普遍性的規範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只有在確保社會中所有人都能被這項規範說服,所有人們才有可能自發性的老實地遵循這項規定;並且在一人不遵守時,他人才有好理由作出道德上的規勸、糾正。
這點在倫理議題的討論中至關重要,當一判斷依據無法得出普遍性的規範,不只說明這樣的論述可能無法契合實際大眾直覺,更可能允許例外的出現。
總結:網路上反對者,可能的更深層擔憂
現在,我們可以得出結論,可愛無法提供精確判斷、無法提供更深入的行動理由、無法作為普遍性規範的基礎。在這議題中,以「可愛」來提倡貓貓生命權是行不通的。可是基於可愛作出譴責的人實在不少,政府官員的po文底下可以發覺這群人數量之大。這對於反對者來說,不只意外更讓人憂心。
「難道多數社會中出現的重大呼籲,都只因為一些站不住腳的道理?」
在我的觀察中,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相當擔憂,這背後流露對於大眾理性能力的不信任。為什麼在公共討論時,多數參與者其主張的基礎是那麼貼近本能直覺?明明可以透過多個面向關切此次事件,為什麼大眾如此的同質化?並且只抓到可愛這個基礎後,便不進一步的思考了呢?我們真的有辦法從這樣的社會大眾,透過社群媒體得出好的解方嗎?還是多數人只是想互相咒罵?
而這些擔憂更直接的表達了,出生於民主國家中的我們,對於公民素養難以提升的深切焦慮。
您有不一樣的想法嗎?歡迎留言批評指教!
如果覺得文章不錯,還請點擊讚賞公民的『按讚鈕』。雖然還要先登入很困擾,但這可以實質的幫助我這一人團隊產出更多文章!謝謝您!